-
護理融入正念靜心,將平靜帶進醫院的高壓角落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11在高壓的醫院環境中,護理師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,該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靜、專注,同時為病患提供最優質的照護,成為醫護人員的課題。胡美連護理師憑藉 30 多年的臨床經驗,將正念靜心的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,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工作狀態,也為身邊同事、照顧的病患帶來改變。
-
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凌憬峯教授:醫學院的生涯壓力,以正念傾聽化解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當我們生病、身體不舒服時,會面臨病痛帶來的壓力。然而作為醫師、護理師、或任何醫學院的專業職位,學生們打從走進醫學院殿堂的那一天起,便鎮日必須與疾病、與患者、與家屬、與臨床的壓力為伍。 他們不只要處理患者的病痛,還需要處理沈重而複雜的醫病關係,甚至在年紀輕輕的時光裡,面對大量的生離死別。對一個社會而言,醫護學子的身心狀態,與醫療品質唇齒相依。
-
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醫院裡的正念關懷,以慈悲療癒痛苦的靈魂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劉益宏醫師,結合自身醫療專業與正念練習,把正念八週課程引入醫院系統中,同時也帶領同仁做正念自我慈悲練習,分享平靜、祝福給醫護跟患者。 比起向外輸出的語言,慈悲療癒的「自我對話」方法,透過正念,為承受痛苦的靈魂注入了關懷與理解。
-
專科護理師胡美連:醫院服務 38 年、深耕正念 10 年有感,「讓自己安定,是用不完的資產」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「修習正念,我們當然還是會有情緒。不會因為你學了正念,就從此心如止水、講話都變得非常溫文儒雅。」胡美連說:「只是因為覺察力增加了,你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,能夠先靜靜看著它,接著再做出回應。」
-
專訪/復健科醫師施玟瑄:放過自己、不斷跟身體溝通,是與慢性疼痛和解之道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接納生命中難以改變的狀態,特別是身體的慢性疼痛,往往需要時間。在醫師耐心的陪伴中,透過正念態度覺察身體需求,更細膩地去擁抱身體的所有感受,最終調整生活習慣、與疼痛和平共處,是施玟瑄復健科醫師以生命悟出的慢性疼痛和解之道。
-
正念為醫療人員的倦怠解套,打開白色巨塔的覺知之窗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09.13台灣的醫療發達、普及度高,校園中的醫學訓練更是專業而紮實。 意外的是,這樣的台灣,醫學教育竟一度在全球敬陪末座;醫護人員的倦怠(burnout)更漸漸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,不僅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,還可能危及病患安全。 在台灣的醫療場景裡,正念除了用於臨床治療,還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凌憬峯醫師與正念的相遇,意外開啟了一段醫學人文教育的旅程。他是如何透過正念,為醫護倦怠找到出路的?
-
讓正念教育走入校園,是送給孩子一輩子最美的禮物
正念與職場2024.08.16把正念的好,傳遞得更廣、更遠,是許多正念老師、或受惠於正念者的心願。 擁有豐富正念教學經驗的正念老師張振興,因為兩起台灣學生選擇結束生命的傷痛事件,毅然決然投入了正念教育的推廣。 他是如何將正念引入課堂、帶給老師和孩子們,甚至傳到家庭中?
-
專訪/台灣正念工坊首席講座老師張振興:正念減壓超脫慣性,從「快樂」到「喜悅」之路
正念與身心2024.08.10練習正念減壓,會讓人變得更快樂嗎?帶著對「快樂」的匱乏感,張振興老師從企業主管身份退下、脫去人生勝利組的外衣,毅然踏入山中修行,最終成為正念減壓的導師。 抱著窮盡真理的初衷,驀然回首,他的體悟比起「追求快樂」,卻似乎又更深邃一些——擁抱生命本質的喜悅,順流而生,究竟正念減壓能夠帶來的禮物,能以什麼面貌帶我們展開生活?
-
專訪/資深行銷人陳群玉:用正念與斜槓的焦慮共存,從「有知有覺」開始練習
正念與職場2024.07.11斜槓、自由工作,已經蔚為時代的趨勢,很多人離開職場、脫離大公司,成為一人公司。然而,在沒有外界的壓力設定目標的狀況下,自由工作者卻也同時帶來一定的挫折跟壓力。 在職涯中單打獨鬥、打滾多年的資深行銷人陳群玉,由公司高階主管轉為一人公司,從「總想證明自己」到「學會善待自己」,過程中,她是如何藉由正念,與焦慮情緒共處、指引和安頓自己?
-
專訪/正念減壓施玟瑄老師:正念飲食感受與自然連結,培養對萬物的好奇與關懷
正念與身心2024.07.10氣候變遷、自然環境的危害,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。然而,新聞中的永續議題、氣候事件,卻似乎總是離我們很遙遠。 透過正念飲食練習,嘗試以食物為媒介,重新找回跟宇宙萬物的連結。細細品味、了解自己與食物的關係,感受一行禪師所說:食物不只是食物而已,每份食物背後,都有陽光、空氣的支持,也有雨水對大地的滋潤,有農夫的辛勤耕種。 把食物吃下肚以前,學習用更有覺察力的方式,去感受食物、思考食物的來源,激發自己對自然環境和地球的關懷。
文章影音
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