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曾經看過電視劇裡,主角突然被告知得了絕症,即將離開人世的那種劇情?
稍微回想一下,也許腦中就會依稀閃過一些模糊的畫面。但那又如何,反正這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。
在這初夏的季節,雖然疫情還在搗亂,但豔陽仍舊高照,蟬鳴聲聲入耳,即便口罩依然無法離身,世界還是照樣運行。
上班、通勤、下班、手機、社群、吃飯、洗澡、睡覺,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堆砌起來,無論它被我們捏塑成何種樣貌,我們還是經常活得像自己有無數個明天一樣,隨手將時間一扔,然後無意識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。
那些電視劇裡被宣判生命即將到期的情節,反正只是一場戲。
我也曾經是這樣想的。
直到最近,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告訴我,她的媽媽身體有點不舒服,想說去醫院檢查看看,才發現居然已經是胰臟癌末期。
我上個月才和她媽媽見到面,那是一位大約60歲上下的女性,看起來就跟往常一樣的有朝氣。
在我生活周遭實際會接觸到的人當中,突然被告知死亡近在眼前的狀況,還是頭一次遇到。
很像電視情節,很戲劇性,是一種虛幻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真實感。
我一方面心疼好友必須面對這樣的情況,另一方面也感慨隨著年齡增長,自己可能會越來越常面臨到身邊的人離世。
我想了想死亡這件事。
事實上我並不避諱談論死亡,可能因為我是醫學院背景出身,在學習和工作的歷程中,多多少少會比非醫學人士多了一些面對坎坷生命的機會。
俗稱的放棄急救同意書我簽過,長期照護、安寧病房、大體老師的捐贈感恩會、神經內科加護病房,這些我也都曾經靠近過。
台灣正念工坊每年會開設一門叫做正念生死學的課,課程中有個「模擬自己的告別式」的環節,我也參加過。(延伸閱讀:與自己告別,是為了與自己重逢)
人出生後每過一天,都向死亡更靠近了一點。這個事實我應該已經很清楚了。可是真的要正視「生命結束」的這件事,我不免還是感到有點恐懼。
在得知好友的媽媽得了癌症的當晚,我和我先生一邊談著此事,一邊運用正念覺察的方法,讓自己似乎像個第三方的旁觀者一般,讀取和梳理著自己的情緒。
然後,我突然更深層的理解了我恐懼的來由。
我發現我並非全然害怕死去這件事,我更害怕的,是我知道我的生命要結束了,但我卻有好多事情還沒做。
也許這樣的想法,我們在一些雞湯文或心靈書籍中曾經有觸碰過,但字面上讀過,跟實際遭遇而從內心生成、自己有感而發的論述,所帶給自己的力量是截然不同的。
因此,面對這樣的生命省思,我陸續歸納出幾項對自己的提醒,雖然沒辦法瞬間變得無比自律,但只要能趨近於這樣的方向,我相信日子也能過得越來越心安自在。
1. 有節制的使用網路
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亂逛了,時常手機一滑,時間就快速的流逝。
如果已經習慣每天都要進入社群的小宇宙,沉迷在貼文或影片中,初期真的不容易抽身。
我曾經在Google的正念課程「Search inside yourself」中,聽過一個幫助脫離手機成癮的小方法。
我們可以在手機或電腦螢幕的周圍,找個地方貼一個小貼紙,當我們上網上一上不小心留意到這個小貼紙時,就是在提醒我們要注意使用時間。
我記得蔡康永曾經說過一句話:「當你躺在床上看電視吃零食,不是你在殺時間,是時間在殺你。」
適當的上網、看電視是種休閒,我們也無須對於上網、看電視的行為,產生矯枉過正的罪惡感。
我們只要提醒自己,不要太過於沉迷而虛度時光就好。
(延伸閱讀:十三件擁有正念的人每天會做的事,一起加入吧!)
2. 健康的飲食
關於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一點,我們已經看得太多了,但是捫心自問,我們是否有真正好好在飲食上留心呢?
選擇好的油脂,有意識地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,減少精製糖的攝取,這些都是我們很輕易就可以努力的方向。
在楊定一的新書當中,談到現代人的飲食如何改變了我們大腦的神經迴路,讓我們吃下明知該少吃的食物,一吃就停不下來,甚至不吃的時候還會很想要吃它。
我就是個嗜吃零食的人,尤其遇到燒腦的工作,更是每每都想吃點甜食來安撫自己。而這些想吃垃圾食物的衝動,可能只是來自於腦中化學物質的影響,而非身體真的需要。
於是這一週以來,我先試著減少零食的儲存,在我伸手可及的範圍內,除了少數的蘇打餅乾,其他的都不要放。
接著,在想吃零食的衝動出現時,我用正念覺察的方式去觀察它,看看這股衝動確切出現在身體的哪個部位,留意它如何生滅。
在正念的學習中,我們知道所有的感覺和情緒都是變化的過程,那麼,如果能將此應用在健康的維繫上,緩解對加工食品的攝取衝動,我想這就已經是我們練習正念一件非常值得的收穫了。
(延伸閱讀:教你吃出美味與健康,正念飲食的7項提醒)
3. 多一點學習
在《其實馬雲只會講故事》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句話:「寧可因夢想而忙碌,不要因忙碌而失去夢想。」
我們姑且不談夢想這麼大的議題,但至少我們應該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走在一條持續進步的路上。
那麼,我們可得好好想想,自己都在為了什麼而忙,否則我們常誤以為時間不夠用,回過頭來卻想不起具體做了些什麼。
雖然平時總難免有些散漫,但我知道自己其實是個喜歡上課、聽講座、看書的人,雖然總是淺嚐,沒什麼深入探究的耐性,但每當蒐集到新的觀點,我都會有種腦洞大開的痛快感。
於是我開始好好整頓閒逛網路的時間,並收斂通勤時亂滑手機的慣性,改成看一支有趣的英文教學影片、聽一集有料的podcast節目,或是看看以前買了卻一直沒有看完的線上課程。
雖然,對於人生的夢想我到現在也還沒理出個頭緒,但我相信靜下心來好好學習,即使只是每天多撥出10分鐘來閱讀,長久下來也能拓展視野、提升心智維度。
(延伸閱讀:大腦無法關機?五種冥想小祕訣,冷靜大腦重開機!)
4. 認真看待快樂這件事
學習固然重要,但認真看待生活中的歡樂時光,是我這兩年很重要的體會。
我們曾幾何時想過,去餐廳內用、看場電影、和親友聚會,是這麼的難能可貴,直到新冠肺炎的疫情來襲。
而如果你剛好和我一樣,對情緒很敏感,天生有著多愁善感的性格,對於不愉快的事記得特別清楚,腦中的小劇場又很豐富的話,你可能會在一天當中經歷多次情緒掉落的感覺。
當我們遇到生活的打擊、賀爾蒙的來襲,甚至是沒來由的情緒低潮期,我們很容易沉溺在痛苦中,幾乎忘記了自己也曾經快樂過。
因此,如果我想在我有限的生命中,多一點對於快樂的體驗,我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「快樂之於我而言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」。
在正念減壓八週課程中,有一個「愉快事件週曆」的練習,我將這個練習重新端給自己,當作睡前的儀式。
我所要追尋的不是永遠的快樂,而是當我快樂的時候,我要意識到自己開心的情緒,觀察身體在喜悅時所產生的感受,並覺知它消長的過程。
理解何為快樂,體驗快樂如何展現,才能接納快樂並非理所當然的這個事實,而能更加珍惜微小的歡樂時光。
(延伸閱讀:正念的學習讓情緒管理有感提升,改善負面情緒狀態)
5. 對重要的人釋出關心
你覺得在自己的人生當中,家人摯友對你的重要性如何呢?你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或心力,和他們的重要性有成正比嗎?
生活總是忙碌的,有工作、有家務,還要通勤、要運動,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被壓縮得很緊密。可是,一通5分鐘的電話、一段10分鐘的睡前對話,我們大部分的人都還是給得起的。
重點不在特別抽出一個完整的空檔,而在於我們是否可以全身心投入這一小段陪伴的時間。
現代人最難得的禮物,就是自己的注意力。
一週至少一通和父母的視訊電話,每天睡前和先生來點談心的時間,便是我期許自己能好好做到的。
(延伸閱讀:青春期孩子的正念教養,6個培養親子關係的關鍵心態)
以上這五項我給自己的提醒,也許不見得完全適用於你。但如果今天的文章有帶給你些許啟發,你也可以趁此機會整理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提醒。
其實萬變不離其宗,要想過好自己的人生,首要還是得先誠實的了解自己,而這個了解自己的過程是動態的,隨著對自我的探索、周遭人事物的變化,我們會不斷的改變自己的思維。
就像如果不是因為好友媽媽生病的事,讓我有所反思,我今日優先列下的五個提醒,也許會是不同的樣貌。
但如果你願意,你仍然可以在記事本中寫下你的人生提醒,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回頭檢視一下。也許在這每一次的回顧與碰撞之中,屬於我們個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,就能被雕琢得更加清晰了。
撰文者|台灣正念工坊J助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