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摘要:
1. 這本書在談什麼?
2. 這本書適合誰?
3. 大腦過度運作導致的疲倦,即使休息了還是感到疲倦
4. 透過正念呼吸練習,提升專注力,讓大腦休息
5. 與腦中的念頭想法脫鉤,幫助情緒管理
6. 後記:了解大腦的運作,更有意識的將專注力放在當下,與自己同在
2. 這本書適合誰?
3. 大腦過度運作導致的疲倦,即使休息了還是感到疲倦
4. 透過正念呼吸練習,提升專注力,讓大腦休息
5. 與腦中的念頭想法脫鉤,幫助情緒管理
6. 後記:了解大腦的運作,更有意識的將專注力放在當下,與自己同在
關於此書的各項指數 (此為筆者主觀感受,僅供參考):
易讀:★★★★☆
初學:★★★★★
實用:★★★★★
易讀:★★★★☆
初學:★★★★★
實用:★★★★★
這本書在談什麼?
《最高休息法》的作者是一位在美國開診所的日本醫生,同時也是從事腦科學研究的醫學博士。整本書以故事的形式撰寫,將腦科學的知識結合了生動有趣的人物對話,文字淺白好理解。
「所謂的疲勞感本身就是一種腦部現象。亦即腦部的疲累會優先於肉體上的疲勞,將『好累』的感覺帶進你心裡。」
書中一開始就打破大家以為的「休息=讓身體休息」,提供研究說明現代人最大的疲累感是來自「大腦疲累」,而不是「身體疲累」。因此學習如何讓大腦休息,可以改善注意力的品質。
書中也用了生活化的場景,說明大腦疲累的原因,並且提供了能消除腦部疲勞的七種休息法,以呼吸與冥想為核心,透過簡單的練習,釋放壓力,打造更有生產力的大腦。
這本書適合誰?
這是一本結合科學理論與實作方法的書,讀完後馬上可以實際練習。特別推薦給 4 類型的讀者閱讀:
- 常在多個任務中切換,想提升專注力、生產力的上班族
- 需要大量用腦,想了解怎麼讓腦部適當休息的創意工作者
- 容易被腦中雜念及情緒影響,想學習自我調適的人
- 對腦科學有興趣的人
大腦過度運作導致的疲倦,即使休息了還是感到疲倦
書中提出,有些人抽離了工作,去旅遊渡假、按摩做spa、睡一整天覺,想要讓自己放鬆休息,卻還是感覺很累。這跟負責腦部基本運作的預設模式網路 (Default Mode Network, 簡稱DMN) 過度運作有關。
DMN 是一個 24 小時都在運作的腦部迴路,且相當耗能,佔了大腦 60%~80% 的活動量。
因此,即使放假在家什麼都不做,但大腦並不會停止活動,而是在發呆或是做白日夢想事情,自然會引起大腦疲累,導致出現注意力渙散、易怒、睡不好、壓力大等狀況。
而要讓 DMN 減少活動量的方法就是透過有意識地鍛鍊腦部,把注意力固定在「當下」,避免腦袋時常在「檢討過去」與「擔憂未來」的想法中來來去去。
透過正念呼吸練習,提升專注力,讓大腦休息
正念呼吸練習是經過科學實證,有效提高專注力,讓大腦徹底休息的方法。國際知名企業如Google、Facebook、思科Cisco,都積極引進正念練習,讓員工面對工作挑戰時,能自我調節,有更高的工作效率。
因為腦袋具有「神經可塑性」,持續的正念練習,會改變大腦的運作狀況,從注意力容易被帶走,變成更專注的狀態。
最入門的正念練習是「正念呼吸法」,書中提供了具體施行的步驟,讓忙碌的上班族在辦公室就可以練習專注力。
- 先坐在椅子上,將背部挺直,離開椅背。
- 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感覺,像是腳底與地板、屁股和椅子的接觸面、手放在大腿上的感覺等,感受當下身體被地球重力的吸引。
- 再將注意力放在與呼吸有關的感覺,像是通過鼻孔的氣息、因空氣進出而導致胸部及腹部的起伏、每一次呼吸的深度、吸氣與吐氣時空氣的溫度差異..等等。不必刻意的控制呼吸,自然的吸吐即可。
- 如果腦袋產生雜念,不必過度自我苛求,這是很正常的,就將注意力不斷輕柔地帶回呼吸就好。
「呼吸是意識的錨」
每當我們因爲手上有許多任務要完成,感到心煩意亂、焦慮時,隨時可以透過正念呼吸法,把意識放在呼吸,讓心能安定在當下,就像船隻停泊時,有了錨,就不容易飄走。
與腦中的念頭想法脫鉤,幫助情緒管理
書中還提到,DMN 在過度運作之下,我們的腦袋會不斷跑出雜念,這些念頭想法大多與自我批判、懊悔過去、擔心未來有關,將我們的注意力從當下帶走,並且陷入情緒的迴圈,可能會對事件耿耿於懷、過度焦慮,腦中又出現更多的思緒,因此也會導致大腦疲勞。當發現有這個狀況,我們可以學習像個旁觀者一樣,和念頭保持距離,不要把「在想事情的自己」和「所想的事情」畫上等號。
書中提供了一個月台冥想的練習方法。
先想像自己正站在車站的月台上,此時有一輛列車進站,坐在列車中的就是我們腦中的念頭想法,電車會在電台停靠一下,而我們依舊站在月台上,過了一會兒,列車載著這些想法開走了。雖然還會有一輛輛列車進站,但我們持續站在月台,不用上車。
「心有餘裕的人是不會把自己和想法劃上等號。任何想法不過都只是大腦的過客,並不是定居在腦袋裡。」
腦中會有想法來來去去是很正常的,藉由這個月台冥想的練習,能幫助我們抽離想法,認知到想法也只是個過客,讓心維持在平靜穩定的狀態。
那當我們感覺被情緒或者衝動牽著走時該怎麼辦呢?
例如:因對方的言語產生憤怒、因過度焦慮有想吃甜食的衝動等。
此時可以利用RAIN的技巧來控制衝動,管理情緒。
- Recognize (認知):認知到此時正產生某種情緒或者衝動
- Accept (接受):接受自己有這樣的狀態,並且以允許的態度,不去做價值評判(例如是好還是壞)
- Investigate (調查):帶著好奇心,像個調查員一樣,探索自己此時的身體感受如何?有哪裡覺得很緊繃?心跳有何變化等等
- Non-Identification (保持距離):不把情緒、衝動和自己畫上等號,像個第三方一樣,保持距離
後記:了解大腦的運作,更有意識的將專注力放在當下,與自己同在
這是一本讓我更了解大腦慣性的書,像是:大腦喜歡胡思亂想、大腦總是在過去與未來中遊蕩、大腦遇到外界壓力時會啟動戰或逃的生存機制。當有情緒或者念頭想法出現時,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,除非我們認同它、給它力量。
而當感覺到疲倦感無法消除時,原來我要做的並不是從事更多娛樂性的行為試圖放鬆休息(像是滑手機、追劇、看電影….),而是檢視這個疲倦感是否來自腦袋中還是充滿各種思緒?
假使我已經離開辦公室,大腦還是在持續運作,當然疲倦感揮之不去。
因此要提醒自己,利用正念練習回到當下,擺脫想去做什麼的 Doing 模式,切換到 Being 模式 – 與自己同在。
也許是關注呼吸、關注身體感受、關注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。
而讓腦袋和心靈有餘裕與空間,不只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「心靈和大腦的疲累,會以對他人缺乏善意的形式顯現」
這是書中說明當我們的身心疲倦時,也會對身邊的人帶來影響。
回想我情緒暴躁而遷怒別人時,大多是當下正被許多事情卡住,感覺十分焦慮,思緒混亂。
若能更有意識的鍛鍊大腦,讓自己有專注的大腦、平靜的心,也能帶著善意與周遭的家人朋友相處了。
撰文者|陳芸緻 Joanna(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indfulnessjoanna)
現為正念工作坊帶領者,喜歡透過文字,分享正念的實踐與應用,陪伴更多人找回生活的幸福感。
▍ 正念相關經歷
正念減壓MBSR師資培訓第三模塊結業
MBSR八週班、進階班、搜尋內在自我SIY (Search Inside Yourself)課程結業
更多關於陳芸緻老師的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