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念與醫療專業

  • 以正念管理生活,不再只依賴吃藥打針:林宏榮院長要讓「生活型態醫學」扎根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3.28

    前醫策會執行長、現任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認為,在那些醫護壓力最大、最容易職業倦怠的地方,也是正念的光最需要照到的地方。他是如何結合民間力量,在體制內推動正念,甚至如今創立「生活型態醫學」醫學會、推廣正念及其他健康支柱?

  • 擁抱老去,也可以很自在!施玟瑄醫師:當復健遇見正念,接納身體退化是必然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2.14

    身體的年紀只是一個數字,感受的好壞也總是無常。「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變化,我們必須時時去覺知、長期且規律的做身體掃描,提升對身體變化的敏銳度,才能掌握身體此時此刻的樣貌。」施玟瑄醫師醫師說:「正念幫助我們『接納』老化,這份接納,是必然要發生的。」

  • 正念能讓大腦維持年輕嗎?腦神經研究解密,科學實證減壓好處多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2.04

    凌憬峯教授指出,「正念」在國際上之所以能廣泛獲醫療領域的認可,最重要的原因之一,就是學界普遍理解「大腦具備神經可塑性」,而正念可能會對其有幫助。「我們的腦隨時都在活動,隨時有變化,也隨時是可塑的。」凌教授說。1982 年,美國麻州總醫院減壓門診的卡巴金博士(Jon Kabat-Zinn),發表了第一篇關於「正念減壓(MBSR)練習」與慢性疼痛相關的臨床研究,發現正念減壓確實能夠改善疼痛程度,且促進情緒的穩定。

  • 以正念找到肥胖根因,減重專科醫師:療癒飢餓的源頭,與體態管理隨行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1.22

    有時候造成我們困擾的,並不一定是我們的體態或體重,而是我們看待這件事情的方式。」鄧雯心醫師表示:「當我們先去追求健康、快樂、能讓自己感到開心和自信的事,體態可能就會慢慢接近想要的樣子。」用正念陪伴自己,對自己保持慈悲、包容與接納,並學會看到自己的進步、允許自己在當下做到能力範圍內的最好。「長期的體態管理,其實是一場自我照顧的旅程。對於我的病人、還有對我自己來說,這都是一個起點,而不是終點。」她說。

  • 長期失眠,嘗試放鬆卻更清醒?蔡宇哲博士:正確運用「正念練習」才能一夜好眠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1.14

    「睡眠是很有趣的,你不能勉強它;你愈是努力,它愈是不來。」而這正類似於正念態度中的「不過度努力」,只需要靜靜地待著,不強求任何結果。運用正念,幫助我們從擔憂中解放,使睡眠自然降臨。透過正念的練習,及早擺脫負向的失眠循環,才能讓睡眠系統、清醒系統正常地運作。

  • 以「禪心」做心理治療,紐約臨床專家:「正念」是東方禪修、西方諮商的交會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2.23

    正念源於佛教,卻在西方醫學體制中開枝散葉,結合了禪修精髓與心理治療精神。究竟正念的本質是什麼、該如何實踐呢? 美國紐約聖約瑟夫大學心理系教授暨副主任林晉成博士(Dr. Peter Lin)帶著禪修習慣,踏上心理治療的研究之路,並將「禪心」應用到心理治療中。 他是如何從正念的角度,將兩者整合在一起?

  • 護理融入正念靜心,將平靜帶進醫院的高壓角落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11

    在高壓的醫院環境中,護理師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,該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靜、專注,同時為病患提供最優質的照護,成為醫護人員的課題。胡美連護理師憑藉 30 多年的臨床經驗,將正念靜心的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,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工作狀態,也為身邊同事、照顧的病患帶來改變。

  •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凌憬峯教授:醫學院的生涯壓力,以正念傾聽化解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當我們生病、身體不舒服時,會面臨病痛帶來的壓力。然而作為醫師、護理師、或任何醫學院的專業職位,學生們打從走進醫學院殿堂的那一天起,便鎮日必須與疾病、與患者、與家屬、與臨床的壓力為伍。 他們不只要處理患者的病痛,還需要處理沈重而複雜的醫病關係,甚至在年紀輕輕的時光裡,面對大量的生離死別。對一個社會而言,醫護學子的身心狀態,與醫療品質唇齒相依。

  • 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醫院裡的正念關懷,以慈悲療癒痛苦的靈魂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劉益宏醫師,結合自身醫療專業與正念練習,把正念八週課程引入醫院系統中,同時也帶領同仁做正念自我慈悲練習,分享平靜、祝福給醫護跟患者。 比起向外輸出的語言,慈悲療癒的「自我對話」方法,透過正念,為承受痛苦的靈魂注入了關懷與理解。

  • 專科護理師胡美連:醫院服務 38 年、深耕正念 10 年有感,「讓自己安定,是用不完的資產」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「修習正念,我們當然還是會有情緒。不會因為你學了正念,就從此心如止水、講話都變得非常溫文儒雅。」胡美連說:「只是因為覺察力增加了,你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,能夠先靜靜看著它,接著再做出回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