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撰文/台灣正念工坊團隊
監修/陳德中老師
許多人想進行正念飲食,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改善體態。
然而,正念飲食的核心不在於嚴格控制飲食或追求完美的飲食計畫,而是要真實地理解自己與食物之間的連結。
筆者對於練習正念提升覺察力之後,最有感的就是以前會一口氣吃下一整大包原味的洋芋片,但現在,我會主動選擇減鹽減油的洋芋片,並且吃個半包就會自動停止。
我享受到了吃洋芋片帶來的開心,也自然而然的選擇適量的攝取。
如同《正念飲食:覺察自己為什麼吃,比吃什麼、怎麼吃更重要》一書中提到,當你開始進行正念飲食的時候,「你事實上不是遵照一個計劃,你是在為自己創造(並維持)一個與食物、飲食、自己以及身體的新關係。」
對大多數人而言,飲食行為往往是不自覺或是衝動的。時間到了就吃、太忙的時候想喝個手搖飲、心情不好就想來點甜食,每隔一段時間就想吃個洋芋片或炸物。
我們理智上知道要健康飲食,少吃炸物和精緻糖,但有時就是好想吃,可是一旦吃了,又覺得好懊惱。
透過正念練習,我們能夠更清楚地覺察自己的飲食動機與習慣,並減少對於享受美食的掙扎與自責,同時還能在不勉強自己放棄的情況下,適量的進食。
正念飲食練習的價值,在於幫助我們在飲食中獲得選擇的自由。我們可以吃自己想吃的,無論它是不是所謂「罪惡的食物」,但同時我們也能深化自己的覺察能力,在適當的時機點發現自己已經感覺足夠了,所以自然而然地停止進食。
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正念飲食的好處,並從最簡單的練習方式開始,以及針對大多數練習者會有的常見疑問提供解答。
雖然,要改變我們數十年來與食物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,但如果我們願意學習一些心法和技巧,慢慢地嘗試落實它,我們一定可以更自在的享受自己喜歡的食物、選擇健康的飲食方式,並建立更穩定的飲食覺察能力。

什麼是正念飲食?
正念飲食的範疇可以很廣泛,包括要選擇什麼樣的菜單、要採買什麼食材、要吃什麼食物、吃完後的感覺等。而在以下篇幅中,我們會著重在「進食過程中」的正念覺察。在正念減壓八週課程中,第一堂課就會進行正念飲食的練習體驗。
一般在正念減壓的課堂中,會使用「吃葡萄乾」做練習,雖然這只是個小小的體驗,但是蘊含了豐富的五感覺知和飲食慣性練習。
練習的方式很簡單,就是運用我們的觸覺、視覺、嗅覺和味覺,回到當下來仔細品嘗一顆小小的葡萄乾,並且留意過程中身體和情緒的反應,並注意腦中時時刻刻冒出來的想法。
這個練習可以幫助我們:
- 體驗當下
- 開放自己的感官。
- 體驗身體接觸到食物時的反應。
- 了解我們在接觸到食物時的情緒變化(喜歡或厭惡等),以及因應這些情緒變化,腦中會浮現哪些想法。
- 覺察自己飲食上的慣性,像是急著想把食物放入口中、沒咬幾下就想吞下去等行為反應。
因此,別小看這項小小的葡萄乾練習,它可以給我們一個機會,在課堂中放大自己的飲食習性,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平常是如何進食的,並與食物建立新的連結。
而在課堂之餘,我們也會邀請學員每天選擇一餐,或是一餐中的幾分鐘,用正念飲食的方式來進食。
持續正念飲食的覺察練習,效果可能相當顯著。在正念減壓八週課程中,就有學員從原本只喝全糖的珍珠奶茶,到課程結業後,他可以主動選擇三分糖且依然感到心滿意足。
那麼,正念飲食在實務上是如何操作的呢?
實際上,正念飲食就是要我們在進食時保持充分的覺察。
一般在練習時,我們會從觀察食物開始,注意食物的顏色、形狀、香氣,然後細細品嚐食物的味道、溫度和口感,體會咀嚼與吞嚥的過程,同時覺察身體和情緒的各種反應。
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讓我們能夠細緻地感受每一口食物帶來的體驗。
在練習過程中,我們可能會留意到各種感受,包括食物的味道變化、口腔的觸覺、胃部的感覺,以及進食時的情緒狀態。
特別是在吃到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食物時,身體的反應和情緒想法的起伏可能會特別明顯,這些都是自然且正常的狀態。
正念飲食不在於要用很慢的速度進食、評判自己進食的狀態或食物的好壞,而是在於保持開放和接納的態度,練習不對任何感受進行批評或試圖改變它們。
知道此刻的飢餓程度和食慾狀態,以及知道在吃這些食物時我們會有什麼反應,這樣就好。
在正念減壓創始人——喬.卡巴金的經典著作《正念療癒力》一書中提到:「也許,改變的最佳起點,就是不試著做任何改變,只要單純仔細的注意你正在食用的東西以及它如何影響你。」
正念飲食的精髓在於溫和的練習,不壓抑也不強迫自己。我們不需要期待立即改變所有的飲食習慣,也不用強求完美的飲食計畫和熱量控制。
提高飲食的覺察力,可以讓我們不依靠意志力來控制自己,而是自在且自主地選擇健康的飲食型態。
就像培養任何好習慣需要時間和耐心,正念飲食的能力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。透過持續的練習,我們能夠逐漸建立更敏銳的飲食覺察能力,同時培養對自己更友善、更包容的態度。

練習正念飲食有什麼好處?
在《正念飲食:覺察自己為什麼吃,比吃什麼、怎麼吃更重要》的書中提到,持續的練習正念飲食可以幫助我們達到以下幾點:1. 放下對「吃」的掙扎
你在生活中會不會常常遇到「想吃,但又猶豫到底該不該吃」的狀況呢?會出現這種矛盾的情緒,是因為這些誘人的食品都含有高油、高鹽或高糖分,吃下去會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,讓我們經常很想念它,但理智上又知道不應該常吃。
幸好,正念覺察可以幫助我們放下這些擔憂,因為我們知道運用正念飲食的方法,即使真的吃了,也不太會過量。
為什麼對現代人來說,吃這件事情讓我們如此陷入掙扎呢?
因為我們的週遭充滿垂手可得的精緻或加工食品,光是看到這些食物,就會讓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,讓我們產生愉悅或是被安撫的感受。
另外,食物對我們來說已不僅僅關乎著生存與營養,更承載著我們的情感、記憶和文化認同。某些特定食物可能連結著過去的回憶,或是代表著特殊時刻的幸福感。
因此,想重新培養一個良好的飲食狀態才會這麼不容易。不過就如同前一段文章中所提到,正念不強迫自己改變,而是用更溫和的方式,讓自己可以減少這些掙扎的時刻,而能將注意力放在生活中更重要的事物上。
就像我們重新熟悉一個新朋友一樣,養成新的飲食習慣也需要一點時間,但若我們可以放下對食物的焦慮,我們就能以一種更輕鬆、更健康的方式享受每天必須的進食時光。
(延伸閱讀:以正念找到肥胖根因,減重專科醫師:療癒飢餓的源頭,與體態管理隨行)

2. 將慣性飲食轉換成正念飲食
現代人經常吃飯配手機,吃東西的速度也飛快。在我們還來不及感受自己是否仍需要繼續進食時,我們已經完食手中的食物了。這種現象不僅讓我們容易吃過量,同時也錯失了細細品嘗食物的機會。
然而透過正念的練習,我們能夠學習貼近身體的真實感受,清楚覺察自己是否真的飢餓,或是已經達到飽足的狀態。
隨著練習,我們對於自己飢餓和飽足的感覺會更加清晰。當我們能夠提升對身體訊號的敏銳度,就更有機會在不同情境下調整自己的飲食行為。
這種覺察不僅適用於分心進食或進食過快的情況,也能幫助我們識別情緒性飲食的模式。例如,當我們感到有壓力時,常會不自覺地想攝取高糖高油的食物。這些飲食行為若未被及時覺察,往往會造成更多的身心負擔。
然而,透過正念飲食的練習,我們能在情緒影響飲食前就覺察到這些訊號,並給予適當的關注與調整,從而維持更健康的飲食習慣。
3. 透過正念飲食培養自我接納
其實,觀察自己對飲食的行為模式,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。你可以觀察看看:
- 自己在飲食上有什麼樣的執著:像是無法接受某些飲食方式(食物不能剩下、吃東西嘴巴要閉起來等),甚至在特定時間必須吃特定食物的習慣。
- 自己對於飲食的框架:像是將食物分類為「喜歡」與「討厭」,「該吃」與「不該吃」等。
- 自己對食物的行為反應:像是碰到喜歡的食物就會不自覺吃很快很多,或是在情緒低落時尋求特定食物的安慰,甚至在某些社交場合中會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等。
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,甚至經常與不同的人、在不同的環境下吃東西,如果我們留心這個過程,會讓我們對自己有全新的體驗。
正念飲食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心態,就是包容所覺察到的一切,無論是餓了或飽了、喜歡或不喜歡的味道,以及在過程中升起了什麼樣的想法與評價,都學習保持客觀友善的態度。
這樣的態度,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,促進自己與食物間的健康關係,也能學會在不同的飲食體驗中保持平衡的心態。

4. 建立健康的飲食節奏
肥胖專科醫師鄧雯心在台灣正念工坊所主辦的「正念醫學與心理學研討會」中談到:「正念能讓人吃東西時細嚼慢嚥,藉此降低飢餓素分泌、提高 GLP-1 等飽足訊號,增加飽足感,對於血糖控制、維持腸道健康、甚至提升非運動性活動熱能消耗(NEAT),都有助益。」因此,當我們運用正念飲食細嚼慢嚥、專注用餐時,往往能增進消化系統的健康。
透過正念飲食的練習,我們能夠更清楚建立規律的用餐習慣,避免因外在因素而打亂正常的飲食節奏。
正念飲食怎麼做?
正念飲食是一種非常容易融入日常生活的練習方法。建議初學者可以從簡單的練習開始,逐步培養正念飲食的習慣。在《正念奇蹟手札:覺察生活,寫出平靜與幸福的禮物書》中,第一項練習就是「品味食物」,你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練習:
1. 選擇一種常吃的食物:
- 可以選擇用手拿著吃的食品,像是堅果、果乾類的
- 若是想要選擇其他類型的食物也可以,像是湯品飲料
- 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任何想吃的食物來做練習
2. 打開五感,觀察食物:
- 視覺:食物的外觀,包括顏色、形狀、紋路等,觀察這個外形是否誘發你的聯想
- 觸覺:感覺食物、食品容器或餐具拿在手上的感覺,包括軟硬度、溫度、濕潤度等
- 聽覺:可以把食物靠近耳朵,搖一搖、捏一捏,看看它會發出什麼聲音
- 嗅覺:感受食物的香氣,留意看看這個氣味是否會勾起你的某種心情
- 味覺:將食物放入口中,先含住,然後在一口口咀嚼,觀察過程中口腔的變化
3. 保持開放接納的態度:
- 留意自己對過程中的各種評判,並試著允許和放下這些評判
- 專注於當下的飲食體驗,開放的接受各種感受
- 觀察內容不限於上述所提,歡迎自行發揮創意

正念飲食練習時間建議
建議初學者可以從每餐的前三口開始進行正念飲食的練習就好。放輕鬆且自在的練習,比較容易讓自己持續進行。剛開始也不需要每餐都實踐,可以自由選擇一天中最不受干擾的一餐來練習。
待熟悉後,可以逐漸融入更多的餐點中,或是慢慢增加每一餐進行正念飲食的時間。重點不在於花費多少時間,而是在於培養對飲食過程的覺察能力。
正念飲食初學者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
問題1:用餐時間有限,無法慢慢吃怎麼辦?
正念練習不一定代表要用很慢的速度來進行,只是對於初學者來說,放慢速度會更容易進行覺察。如果時間有限,我們可以挑選其中一餐的前三口來做練習就好,即使只能進行簡短的正念飲食練習,也比完全沒有覺察更好。
問題2:與他人共餐時要如何練習?
和其他人一起用餐時,我們可以適度調整練習方式。可以在交談之餘,仍然撥出小部分的注意力來保持對食物和身體感受的基本覺察,不需要完全沉默或刻意放慢速度。另外,除了專注在食物上,專心與他人同在,也是很好的正念練習喔。
問題3:覺察到不良的飲食習慣時該怎麼辦?
首先,正念只是輔助,無法取代專業醫療,所以如果有需要,仍應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諮詢與介入。再來,我們都不是完美的,正念飲食的目的也不是要打造完美的飲食習慣。當發現自己出現不如預期的狀態時,先保持開放和接納的態度,不急著評判或強迫自己改變。
還記得前面我們引用了卡巴金博士的話嗎?「也許,改變的最佳起點,就是不試著做任何改變。」
透過持續的覺察,我們能夠更了解這些習慣背後的原因,也許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做出對身心都有益的調整了。

用正念飲食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
「吃」是每天都必須進行的事,而且可以帶給我們滿足和滋養。與其經常為吃而苦惱,我們更應該與它重新建立起更自在的關係。因此我們鼓勵你,每天選擇一餐進行正念飲食練習,靜下來享受自己在吃東西時的美好。
此外,參加正念減壓課程能讓你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,將正念飲食與其他正念練習結合,建立更全面的生活覺察能力。透過團體學習的力量,你也能更穩定地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。
讓我們從現在開始,運用正念飲食這項溫和且實用的練習方法,重新建立與食物的關係,找回更健康的自己。
--
正念課程諮詢,請加入【台灣正念工坊官方 LINE:https://lin.ee/JJMIEatN】
(本文由台灣正念工坊撰寫提供,歡迎分享轉載。分享時請保留完整內容並註明出處,感謝您的尊重與支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