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***********
【台灣正念工坊|正念同學會活動分享】
時間:2021/04/06
主講:吳依倫 醫師
地點:台灣正念工坊
紀錄:羅傑耀(Roger)
**************
同學會活動第一階段:正念練習
今晚的正念同學會有一項特別的練習,吳醫師將她在梅村學習到的「深度放鬆」練習帶到現場,許多人都覺得「賺到了」,其中的歌曲她也常在睡前唱給孩子聽。
我覺得在「深度放鬆」的練習比「身體掃描」增加了「慈心」的照顧,過程中也有吳醫師哼唱的歌聲,歌詞「深呼吸、吐氣」伴隨著音程往上或下行,讓人感受到被照顧的溫暖。
同學會活動第二階段:主題分享
短暫的休息後,進入今晚的主題「正念生產與育兒」,吳醫師分享她這一年從備孕、懷孕、生產、產後育兒的過程,與大家分享用正念陪伴自己成為父母的過程。
她對生產的印象就是住院醫師時期在產房學習的經驗,有產檯、接生工具、嬰兒檯,瞭解產程與胎動、宮縮等醫學知識,在燈光明亮且溫度較冷的環境下生產。
她曾聽聞「產痛=慘痛」的說法,生產就像有個人拿刀割的疼痛,就不特別想懷孕。沒想到自己在感覺到原來鼻塞過敏的體質,容易鼻塞聞不到味道,她體驗到嗅覺更加敏銳時,才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。
懷孕過程中,她的身體感受變得更敏感,情緒也隨之擺盪,她發現這樣的狀態很適合練習正念。吳醫師分享了正念與生產結合的看法。
生產的「doing mode 」,指的是在醫療場所進行常規的生產模式,由醫療端主導,有一套標準的流程與規範,強調產婦與寶寶的安全。不禁讓人思考,手術房的溫度真的適合生產嗎?一定要躺著生產嗎?一定要禁食嗎?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?
然而生產的「being mode」指的是「順勢生產」由產家主導,這個概念是來自書本—溫柔的誕生。更關注產婦、家人的需求,把胎兒視為一個「人」來尊重,在安全的前提下隨順,不會讓他一出生就被剪斷臍帶、忙著洗澡、包起毛巾。而是在一個溫柔的燈光、溫暖的環境下,依照產家的方式生產。
大家還記得正念練習的七個態度嗎?吳醫師在懷孕生產的過程中,不斷的感受到這七個態度的重要:
—「信任」相信自己的身體
「有意識的檢視自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因為懷孕身體的症狀變得更加健康。孕吐、噁心視為身體的訊息,而不是干擾生活的症狀。」
總是會有親朋好友叮嚀她懷孕不能吃什麼、盡量休息不做激烈運動,但她在懷孕期間發現她不會去吃調味較重、加工食品是因為隨著身體反應而選擇清淡飲食,她不忌諱孕期運動,反而相信自己的身體,在36週還可以去游泳、甚至是爬山。
「肚子裡的寶寶教會我放下,很多時候不是要做更多,而是接受現況。」
我們的工作會一直讓我們往前,把checklist 完成而感到滿足。因為懷孕時還在總醫師階段,要交代個案與工作之間的銜接,以往習慣一把抓,不得不放下時才發現其實接受現況,往往就能和個案一起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法。
—「耐心」
「以費登奎斯鐘型手陪伴每一次宮縮,我們對痛的恐懼比痛本身更難受。」
生產過程歷時四天,用手勢伴隨呼吸的起伏,度過宮縮的感受,而不急著要疼痛過去,耐心陪伴著身體經歷的所有感受。
—「初心」
育兒生活裡有許多的重複,換尿布、洗澡、哄睡、餵奶…很容易會變成機械模式,當回到初心,把每一次都當作是全新的一次,就會有新的發現。
—「不批判」
當寶寶哭的時候,照顧者很容易會自我批判,認為孩子哭就是自己有哪裡沒做好,也會變得很急躁。
後來吳醫師自己想出寶寶哭時的一套偈誦來提醒自己慢慢來:寶寶哭、深呼吸、沒關係、換尿布/來喝奶/來睡覺。吳醫師用這樣的歌詞提醒自己面對孩子的情緒不評判,對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也是。
「除了眼前的孩子,也要照顧自己心中的孩子。」
曾經在寶寶大哭不停時感到生氣怒吼,回想到兒時回憶,在家人忙碌的照顧下必需隱藏某些情緒,也許與這個有關,在照顧孩子時,很常父母也會回到自己兒時的回憶,請記得適時的照顧與尋求他人的幫助。
聽完吳醫師分享完本場同學會,我覺得她的懷孕、生產、育兒是一個幸福的過程,完全體現了正念的核心精神—活在當下,清楚的知道此時此刻身體的變化、心情展現。
會後同學們的回饋也非常的溫馨,我們圍成一圈聽著彼此有生產、養育孩子、或是被照顧的經歷,我們之間就像家人一般的關係,互相傾聽與成長。
分享者介紹
吳依倫醫師(YILUN WU, M.D.)
電子郵件:yilunwu.healing@gmail.com
個人網站:https://yilunwu.blogspot.com/
Podcast頻道: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pzjkmjy1c2r0834hzzoo1mn
現職
台灣精神醫學會精神科專科醫師
舞蹈動作療癒工作者
壓力/創傷釋放運動引導師
學經歷
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
榮譽
台灣大學醫學系102學年度書卷獎
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109年度票選最佳住院醫師、教學服務優良獎
專長
精神醫學、舞蹈動作心理治療、正念減壓、認知行為治療、創傷療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