採訪/許斐莉
整理/梁元齡
【目錄】
1. 「正念需要不斷練習」,在醫院授課分享
2. 引入「正念自我慈悲」:透過微小練習做自我對話
3. 巡房陪伴臥床患者,以「自他交換」跟對方連結
4. 正念慈悲短練習:撫慰自己、自我對話三步驟
1. 「正念需要不斷練習」,在醫院授課分享
2. 引入「正念自我慈悲」:透過微小練習做自我對話
3. 巡房陪伴臥床患者,以「自他交換」跟對方連結
4. 正念慈悲短練習:撫慰自己、自我對話三步驟
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劉益宏醫師,結合自身醫療專業與正念練習,把正念減壓八週課程引入醫院系統中,同時也帶領同仁做正念自我慈悲練習,分享平靜、祝福給醫護跟患者。
比起向外輸出的語言,慈悲療癒的「自我對話」方法,透過正念,為承受痛苦的靈魂注入了關懷與理解。
在醫療現場,正念的力量可以透過哪些具體的方式,傳遞給需要的人?
「正念需要不斷練習」,在醫院授課分享
從自身的情緒壓力開始,劉益宏醫師很早便接觸正念,向陳德中老師學習正念減壓(MBSR)的方法。謹記創始人卡巴金博士的提醒:「正念是一門需要不斷練習的大學問」,他意識到正念極度仰賴「教學相長」,因而決定將經驗帶進他服務的場所——天主教仁慈醫院。「分享最好的方法,就是教學!在學習過程中,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學習跟理解。」
正巧,當時的醫院院長聽聞他過去半年都在學習正念,詢問是否願意替院內的同仁、修女們開設正念課程?這份邀請,成為劉醫師首次正式推廣正念的契機。2013 年冬天,劉醫師的院內正念課程正式開課。他與瑜伽老師搭配,在院內替醫護、修女、甚至是患者上課。
起初,他難免也有自我懷疑:真的能透過這樣的課程,幫助大家嗎?「當時我還不是很有信心,自己覺得有幫助,別人不見得會有幫助;自己認為有收穫之處,對別人來說也不見得如此。」劉醫師說。
然而,隨著課程的進行,學員們的熱情反應讓劉醫師備感驚喜與肯定。有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修女,甚至表示希望將正念帶回故鄉做推廣。
「我很意外,她們才上第一次課,就有這麼深刻的反應,這讓我很受激勵。」就這樣,劉醫師每年都會在醫院開設 1~2 期課程,持續 5、6 年的分享,不少醫護同仁反覆回來上課,連病患、醫院志工和社區民眾也都紛紛前來學正念。
雖然對步調緊湊的醫護人員而言,要擠出時間參與八週課程簡直難上加難,但劉醫師表示,院內課程善用了群體的力量,盡力支持人員練習,「我不敢說大家每天都練習了很長的時間,但至少在八週課程中,他們會有比較多的時間、機會去練習。」
引入「正念自我慈悲」:透過微小練習做自我對話
從一開始的正念減壓(MBSR)起步,劉醫師又接觸了正念自我慈悲(MSC)的課程,同時持續推廣同仁。「正念自我慈悲」包含 3 大要素:- 如實感受:如實地去感受經驗到的不舒服或痛苦。
- 共通的人性: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,人性具有共通的部分。
- 自我關懷:給予自己友善的態度,照顧自己的任何情緒與感受。
劉益宏醫師解釋,正念自我慈悲(MSC)與正念減壓(MBSR)十分不同,比起正規的八週正念減壓課程,學習到正念減壓的一整套框架,正念自我慈悲則是透過許多較微小、但十分實用的操作步驟,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。
「我們可以把這 3 要素變成一種自我對話,先指認自己感覺到什麼,再去做自我照顧、關懷。」劉醫師說明,MSC 有非常多種練習方式,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很多不同的感受。「比如有些人喜歡書寫,透過書寫練習,來跟自己講鼓勵的話;有些人則喜歡感受腳底板的練習。」
課程中他還發現,許多院內同仁也很喜歡「肢體碰觸」,「研究指出,當我們把手放在自己身體的部位上時,我們的情緒就會跟著穩定下來。所以撫慰的碰觸,在練習上是很有幫助的。」
而正念減壓當中也有提到「STOP」,同樣屬於正念自我慈悲的一環,藉由告訴自己「暫停一下」來幫助情緒的緩衝、抽離,學習靜靜觀看自己的感覺再做出反應。這一個「按下暫停鍵」的簡單練習,讓不少學員表示很受用。
巡房陪伴臥床患者,以「自他交換」跟對方連結
在劉醫師的引導與陪伴中,參加課堂的同仁們漸漸改變。「從他們的工作、生活上都能看到,對他們的身心是有幫助的。」劉醫師說:「變得比較平靜、不會那麼容易動怒,感受力也增強了一點,能夠注意到更多的細節。在跟病人互動時,也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到他們的狀況。」身為醫者,劉益宏醫師沒有讓正念的影響力侷限於課堂與醫護之間。對於很多無法親自走進教室上課的病患,他會在巡房時送上祝福,以正念慈悲的態度陪伴患者。
「在傳統的佛教禪修裡,有一種慈悲的練習,就是『施受法』,又稱『自他交換』。」劉醫師說明:「當我走進一間病房,看到臥床的病人正深受痛苦,有時透過言語,是很難去表達關懷的,話語在這種情況下不見得是必須,但陪伴、臨在卻是必須的。」
他分享臨床上操作的經驗:「當我們陪伴患者時,除了專注當下,還可以做多一點,為他做『自他交換』。首先透過一、兩次呼吸,先體認到對方的感覺,跟患者產生連結,感受對方的痛苦。接著再藉由這個呼出去、吸進來的過程,把慈悲跟關懷送給對方。」
劉醫師分享,這樣的自他交換方式,對他自己個人也很有幫助。因為作為醫護人員,面對患者的痛苦,臨床上可能會感受到無法替對方分擔、解決病痛的沈重,「但在陪伴患者的幾個呼吸之間,既降低了我無能為力的挫折感,同時也增加我跟患者的連結。」
正念慈悲短練習:撫慰自己、自我對話三步驟
那麼究竟如何透過正念自我慈悲練習,來撫慰自己?劉益宏醫師指出,關鍵在於運用語言的力量「與自己對話」,你可以透過以下 3 步驟來做自我慈悲的療癒:- 第一步:指認情緒或痛苦
- 第二步:認識共通的人性
- 第三步:自我關懷話語
--
你也可以透過台灣正念工坊經營的 Podcast 節目【當下,和自己在一起】收聽本集節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