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護理融入正念靜心,將平靜帶進醫院的高壓角落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11在高壓的醫院環境中,護理師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,該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靜、專注,同時為病患提供最優質的照護,成為醫護人員的課題。胡美連護理師憑藉 30 多年的臨床經驗,將正念靜心的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,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工作狀態,也為身邊同事、照顧的病患帶來改變。
-
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凌憬峯教授:醫學院的生涯壓力,以正念傾聽化解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當我們生病、身體不舒服時,會面臨病痛帶來的壓力。然而作為醫師、護理師、或任何醫學院的專業職位,學生們打從走進醫學院殿堂的那一天起,便鎮日必須與疾病、與患者、與家屬、與臨床的壓力為伍。 他們不只要處理患者的病痛,還需要處理沈重而複雜的醫病關係,甚至在年紀輕輕的時光裡,面對大量的生離死別。對一個社會而言,醫護學子的身心狀態,與醫療品質唇齒相依。
-
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醫院裡的正念關懷,以慈悲療癒痛苦的靈魂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劉益宏醫師,結合自身醫療專業與正念練習,把正念八週課程引入醫院系統中,同時也帶領同仁做正念自我慈悲練習,分享平靜、祝福給醫護跟患者。 比起向外輸出的語言,慈悲療癒的「自我對話」方法,透過正念,為承受痛苦的靈魂注入了關懷與理解。
-
專科護理師胡美連:醫院服務 38 年、深耕正念 10 年有感,「讓自己安定,是用不完的資產」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「修習正念,我們當然還是會有情緒。不會因為你學了正念,就從此心如止水、講話都變得非常溫文儒雅。」胡美連說:「只是因為覺察力增加了,你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,能夠先靜靜看著它,接著再做出回應。」
-
專訪/復健科醫師施玟瑄:放過自己、不斷跟身體溝通,是與慢性疼痛和解之道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11.02接納生命中難以改變的狀態,特別是身體的慢性疼痛,往往需要時間。在醫師耐心的陪伴中,透過正念態度覺察身體需求,更細膩地去擁抱身體的所有感受,最終調整生活習慣、與疼痛和平共處,是施玟瑄復健科醫師以生命悟出的慢性疼痛和解之道。
-
正念為醫療人員的倦怠解套,打開白色巨塔的覺知之窗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09.13台灣的醫療發達、普及度高,校園中的醫學訓練更是專業而紮實。 意外的是,這樣的台灣,醫學教育竟一度在全球敬陪末座;醫護人員的倦怠(burnout)更漸漸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,不僅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,還可能危及病患安全。 在台灣的醫療場景裡,正念除了用於臨床治療,還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凌憬峯醫師與正念的相遇,意外開啟了一段醫學人文教育的旅程。他是如何透過正念,為醫護倦怠找到出路的?
-
專訪/曹國璽心理師:焦慮時怎麼辦?轉移注意力,讓自己分心來逃避不舒服反而讓愈陷愈深,學習以「接納」直面困境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06.10接納與承諾治療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)是心理學上「行為治療」的一環,常見於處理焦慮、戰鬥或逃避心態。特別是當事情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、卻又拼了命想要去控制,更容易出現這些焦慮情況。
-
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停止自我批判,從「正念自我慈悲」面對羞愧感開始
正念與身心2024.05.24我們總被教導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重要,卻在很多時候,陷入對自己太過嚴厲的負面迴圈。無止盡地自我批評——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、對自己感到羞愧、不知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壓力事件,都加重了情緒的負擔。 嘗試學習「正念自我慈悲(Mindful Self-compassion)」的態度,把自己看作一個朋友,改變自我批評的制約反應,有助於面對壓力和羞愧感。究竟「正念自我慈悲」是什麼?又該如何操作?
-
專訪/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 凌憬峯教授:正念幫助減痛,有效與慢性疼痛共處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04.26正念之所以對減緩慢性疼痛有幫助,其核心在於它幫助我們「真實理解自己的身心」。除了正規的醫療專業介入之外,其實我們可以透過正念的心智鍛鍊,提升自己對於身體感覺的覺察以及強化心念的感知,如此一來,我們就有機會轉換疼痛與我們之間的關係。
文章影音
標籤:正念與醫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