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專訪/林口長庚醫院專科護理師胡美連:讓正念走進家中角落,家庭關係更寬闊
正念與家庭2024.06.26面對家人,與其殷切地要推薦正念、要家人都來學習正念,不如運用自己散發的氣息,讓家人對正念感到好奇:自己的家人學了正念,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改變呢?「因為自己想要來學,效果是更好的。比起一直用嘴巴告訴對方,你去上正念課吧、我出錢讓你上課,都還要來得管用。」 與其不停希望身邊的人都可以透過正念獲得改變,不如從我們自己自身做起。當有一天,家人能夠感覺到我們因為練習正念,展現出有別以往的穩定、慈愛、涵融,整個家庭的氣氛自然也會變得和諧。
-
專訪/曹國璽心理師:焦慮時怎麼辦?轉移注意力,讓自己分心來逃避不舒服反而讓愈陷愈深,學習以「接納」直面困境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06.10接納與承諾治療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)是心理學上「行為治療」的一環,常見於處理焦慮、戰鬥或逃避心態。特別是當事情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、卻又拼了命想要去控制,更容易出現這些焦慮情況。
-
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停止自我批判,從「正念自我慈悲」面對羞愧感開始
正念與身心2024.05.24我們總被教導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重要,卻在很多時候,陷入對自己太過嚴厲的負面迴圈。無止盡地自我批評——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、對自己感到羞愧、不知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壓力事件,都加重了情緒的負擔。 嘗試學習「正念自我慈悲(Mindful Self-compassion)」的態度,把自己看作一個朋友,改變自我批評的制約反應,有助於面對壓力和羞愧感。究竟「正念自我慈悲」是什麼?又該如何操作?
-
卡巴金博士經典著作:《當下,繁花盛開》30 週年紀念版導言
正念減壓核心基礎2024.05.10切實而言,正念的培育既是一種釋放身心的正式修習,也是一種存在之道,因此生活本身以及我們如何度過每時每刻,就變成了一種真正的正念練習,展現出來的特色是無私的愛,以及人類本性中最深刻也最美好的一切。
-
專訪/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 凌憬峯教授:正念幫助減痛,有效與慢性疼痛共處
正念與醫療專業2024.04.26正念之所以對減緩慢性疼痛有幫助,其核心在於它幫助我們「真實理解自己的身心」。除了正規的醫療專業介入之外,其實我們可以透過正念的心智鍛鍊,提升自己對於身體感覺的覺察以及強化心念的感知,如此一來,我們就有機會轉換疼痛與我們之間的關係。
-
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電影觀後心得:把人生想清楚,盡情享受每個片刻
學員心得與課程花絮2024.01.16電影中的年輕人米奇,在大學畢業後汲汲營營,在社會上打滾著。 與自己大學最尊敬的教授莫瑞重逢,發現教授得到漸凍症,不久後會離開世界。 這位教授在生命的最後,為年輕人上了連續 14 堂星期二的課,談「生死」、「衰老」、「金錢」、「婚姻」、「寬恕」等學校沒有教過的議題,也是一般人避諱討論的。 這些教授用生命經驗為米奇上的課,讓他重新看待了自己的人生。
-
《最高休息法》透過腦科學實證練習方法,教你打造不易疲勞的大腦,提升專注力,有更好的生活品質
正念書籍推薦2023.11.27書中一開始就打破大家以為的「休息=讓身體休息」,提供研究說明現代人最大的疲累感是來自「大腦疲累」,而不是「身體疲累」。因此學習如何透過正念讓大腦休息,可以改善注意力的品質。書中也用了生活化的場景,說明大腦疲累的原因,並且提供了能消除腦部疲勞的七種休息法,以呼吸與冥想為核心,透過簡單的練習,釋放壓力,打造更有生產力的大腦。
文章影音
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