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文章
  • 以正念找到肥胖根因,減重專科醫師:療癒飢餓的源頭,與體態管理隨行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1.22

    有時候造成我們困擾的,並不一定是我們的體態或體重,而是我們看待這件事情的方式。」鄧雯心醫師表示:「當我們先去追求健康、快樂、能讓自己感到開心和自信的事,體態可能就會慢慢接近想要的樣子。」用正念陪伴自己,對自己保持慈悲、包容與接納,並學會看到自己的進步、允許自己在當下做到能力範圍內的最好。「長期的體態管理,其實是一場自我照顧的旅程。對於我的病人、還有對我自己來說,這都是一個起點,而不是終點。」她說。

  • 正念呼吸入門解析:提升專注與優化大腦的練習指南

    正念練習和冥想方法指南
    2025.01.15

    在當代正念的課程中,著重鍛鍊兩項內在能力:專注力與覺察力。其中,正念呼吸便是培養專注力的核心技術。正念呼吸的價值在於簡單容易執行,不需要工具,也不局限於練習環境,而且長期進行正念呼吸的訓練,還可以為你帶來深遠的情緒和健康效益。本文將帶你了解正念呼吸的優點和具體的練習指南,同時,文中也將探討何時練習最為合適,以及針對初學者的常見問題提供解答。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能幫助你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正念呼吸的練習,增進身心健康。

  • 長期失眠,嘗試放鬆卻更清醒?蔡宇哲博士:正確運用「正念練習」才能一夜好眠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1.14

    「睡眠是很有趣的,你不能勉強它;你愈是努力,它愈是不來。」而這正類似於正念態度中的「不過度努力」,只需要靜靜地待著,不強求任何結果。運用正念,幫助我們從擔憂中解放,使睡眠自然降臨。透過正念的練習,及早擺脫負向的失眠循環,才能讓睡眠系統、清醒系統正常地運作。

  • 對自己友善的正念靜心練習 (8分鐘) — 自我關愛,滋養內在的善意|陳芸緻 Joanna 老師引導

    正念引導練習音檔
    2025.01.13

    當生活遇到挫折的時候,我們容易自責、批判自己,甚至覺得自己不夠好。這個【對自己友善】的靜心練習,讓我們回到內在,陪伴自己的感受。在練習的過程中,我們就像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樣,耐心的與不舒服的感受相處,並將溫暖的話語送給自己。透過每一次的呼吸,我們無條件的接納自己、支持自己,滋養內心的善意與慈愛。

  • 【台語版】身體掃描 + 呼吸觀察練習 (11分鐘) — 胡美連老師引導|正念練習音檔

    正念引導練習音檔
    2025.01.13

    「身體掃瞄」是正念減壓的學習中,一項非常核心練習,我們特地製作了台語版本的身體掃瞄引導音檔,希望能讓慣用台語的長輩和朋友也能體驗這項練習方法。透過這次的練習,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注力,並且帶著友善和接納的心態,覺察自己身體的感受。 隨著老師的台語指引,這 11 分鐘的練習將會是一次與身體更親近、放鬆與平靜的時光。

  • 以「禪心」做心理治療,紐約臨床專家:「正念」是東方禪修、西方諮商的交會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2.23

    正念源於佛教,卻在西方醫學體制中開枝散葉,結合了禪修精髓與心理治療精神。究竟正念的本質是什麼、該如何實踐呢? 美國紐約聖約瑟夫大學心理系教授暨副主任林晉成博士(Dr. Peter Lin)帶著禪修習慣,踏上心理治療的研究之路,並將「禪心」應用到心理治療中。 他是如何從正念的角度,將兩者整合在一起?

  • 從 20 年焦慮中解脫,「正念自我慈悲」創始人:對待自己,要像對待你的摯友

    正念與身心成長
    2024.11.28

    研究發現 78% 的人,在對待其他人時,比起對待自己更有同理心。「假如在旁人遇到困難時,我們用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朋友,那麼很可能就會失去很多朋友。然而,我們卻往往不是這樣對待自己的,這樣的直覺反應,對心理、身體健康都會有非常巨大的傷害。」葛摩博士本身是資深禪修者、練習正念超過 50 年,其所創辦的「正念自我慈悲」課程,全球有多達 25 萬人參加,影響深遠。究竟「自我慈悲」與「正念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,如何幫助心理健康?

  • 護理融入正念靜心,將平靜帶進醫院的高壓角落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11

    在高壓的醫院環境中,護理師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,該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靜、專注,同時為病患提供最優質的照護,成為醫護人員的課題。胡美連護理師憑藉 30 多年的臨床經驗,將正念靜心的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,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工作狀態,也為身邊同事、照顧的病患帶來改變。

  •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凌憬峯教授:醫學院的生涯壓力,以正念傾聽化解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當我們生病、身體不舒服時,會面臨病痛帶來的壓力。然而作為醫師、護理師、或任何醫學院的專業職位,學生們打從走進醫學院殿堂的那一天起,便鎮日必須與疾病、與患者、與家屬、與臨床的壓力為伍。 他們不只要處理患者的病痛,還需要處理沈重而複雜的醫病關係,甚至在年紀輕輕的時光裡,面對大量的生離死別。對一個社會而言,醫護學子的身心狀態,與醫療品質唇齒相依。

  • 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醫院裡的正念關懷,以慈悲療癒痛苦的靈魂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劉益宏醫師,結合自身醫療專業與正念練習,把正念八週課程引入醫院系統中,同時也帶領同仁做正念自我慈悲練習,分享平靜、祝福給醫護跟患者。 比起向外輸出的語言,慈悲療癒的「自我對話」方法,透過正念,為承受痛苦的靈魂注入了關懷與理解。